Wednesday, August 13, 2014

向人敞开

旁观网上论坛一些参与者的言论用语,令人感到网上论坛,是一个向人敞开的平台。武断式批判语言、动辄给人扣帽子,有时所显示的不是发言者的智慧,而是敞开人生百态的活生生例子。

西方哲学思维研讨,有所谓知识性、历史性或思想性的范式。但是,不论是哪一种范式,他们可以说始终兴趣于人类的自我认识、自我深化,而面向人、为了人、成就人,就是说,它是一部不断向人敞开的历史。人不但拥有物质世界,还拥有精神世界,不断寻找人本质的丰富性和现实性的历程形成了西方哲学数千年延续下来的传统。

古希腊的本体论所设定的从现象到本质的理路大抵规约了整个西方乃至西方文明的走向。在柏拉图那里。理念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二分,古典哲学从探讨命运之于人的意义转变为力图摆脱命运,追寻人自身存在的意义,产生了物理学、数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中世纪哲学被披上神学的外衣,使哲学成为神学的工具而存在。

近代哲学经历了文艺复兴的启蒙运动,使人类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智认识世界、认识自己。面对问题,尤其是在面对长久思考而不得其解的问题时,人们不禁要问我是否有能力回答这个问题?我怎样才能拥有解答这个问题的能力?这不禁令人想到了苏格拉底,他被神认定是希腊最聪明的人,不是因为他有知识,而是因为他知道自己无知,所以才会追求和探索知识。现代人所要做的正是考察人类的认识过程与能力:知识的合法性根据在于主体,主体之所以能够成为知识的合法性在于主体的理性。

西方对主体的反思是深刻的。而我们东方呢?我们是不是也在思考我们的认识过程与能力?还是在接触到西方的表面之后,自认为已经找到真理,对持有不同意见的人,都扣上了“脑残”或“痴呆”的帽子?

Monday, July 14, 2014

生命第二周期

日前,工人党在国会提到政府应该投资更多于老年人。可惜这个课题不受媒体注意,报道不多,讨论的人也不多。

不过,为了不让这个重要课题就这样静悄悄被忽视,我在这里提出生命第二周期概念以及其经济意义。

可以说,目前我们整个社会文化经济制度都是基于生命一周期理念。孔子的十五立志于学,三十而立至七十而从心所欲,是生命一个周期的典型述说。

可是随着科技的发达,人类一般可以获得更久,更长命。以前那种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观念已经不能反应当代的状况了。

我碰到不少70多80岁的老人,他们基本身体健康,思路也十分清晰。这些人有两种情况:经济不好的,继续工作为生活奔波,经济好的退休,无事可做,就算想出来做一些事也缺乏正确心态,社会上对这些想干一番事业的人也持怀疑态度。

如果我们可以把"人生一百古来稀"当作当代人生顶点"来考虑,或许我们可以对生命周期有一番新思维,甚至可以考虑如何建立一个生命第二周期的社会制度。

如果把50当一个生命周期,那么第一周期到了50知天命刚刚好就算第一周期的结束,也是一个人思考如何完成自己生命第二周期的起点。在第二周期开始耳顺之年的人应该可以有能力自己计划与决定他们生命第二周期的目标与活动。

生命第二周期的经济与潜能应该比第一周期的更大与更有创造性,因为生命第二周期的人的起步会更好更快。

第二生命周期:60而再学,70而再立,80而重生,90而耳顺,100而从心所欲,不逾矩。